联系我们 欢迎来到中国共济总会!
中国·共济会同舟共济,知识共享,命运共同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高等教育变革助力中国经济转型

时间:2020-03-25 14:50:43点击:820090次

信息摘要:

调整教育体系,满足技能需求

中国人口结构合理,经济飞速发展,数百万 人口已脱贫致富,跨入中产阶级,在全球供 应链中,中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然而,一系列颠覆性技术的冲击让全球企业 猝不及防,曾经赖以维系持续发展的技能已 日渐落伍,企业亟需迅速调整以适应市场变 化。颠覆性技术快速涌现,为各行各业带来 了全新的业务模式和互动模式,这需要广大 企业在创造、协作、创新、高级分析和交流 沟通方面具备一系列全然不同的技能。中国 的企业领导们逐渐意识到,快速变化的业务 需求和中国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的技能类型 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本执行报告提供了一 “三步走”方法,帮助弥补日渐扩大的技 能和能力缺口,助力中国维持全球经济大国 地位。

中国经济发展背景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已一举成为全球工 业巨头,无缝地融入到全球供应链之中。数亿人摆脱贫困,步入中产阶 级。此外,中国正快马加鞭推进城市化进程,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无数 座华灯璀璨的大都市在中国拔地而起。1 如今,中国经济发展具备三大特征。其一,以制造业、互联网行业和数 字行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羽翼渐丰,能够登上全 球舞台,与国际巨擘一决高下。其二,化工业、银行业等传统行业发展 面临诸多限制。其三,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下,仍然以小型家庭农场为主 要特征。2 虽然中国经济实现了空前发展,但事实上,最近几个季度,中国 GDP 增 长速度已明显减缓。商业贷款早已不复过去十年巅峰,经济摩擦时有发 生。3 根据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IBV) 最近一份全球技能调研报告,中 国企业高管表示,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寻找具备适当技能 的人才更是困难重重。受访企业高管们表示,相对于其他竞争经济体, 比如澳大利亚、德国、英国和美国,中国的技能需求和可用的技能之间 的差距更大(见图 1)。

图片8.png

技术冲击不断,形势雪上加霜

全球经济形势阴晴不定,新兴数字技术的出现促使商业格局重新洗牌。 移动技术席卷全球,预计到 2020 年,全球移动设备数量将达到 200 亿。5 未来两年内,全球云计算投资有望突破 4000 亿美元。6 未来两年 内,全球认知技术投资预计将达到 120 亿美元。7 数字颠覆大潮对传统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技术创造出更透明的价值 链,更容易分解为子功能类别。新兴非传统行业竞争者快速崛起,在各个 行业的特定价值链领域与传统企业竞相角逐,这进一步加速了产业融合。 新型商业生态系统不断取代传统产业模式,推动打造无缝衔接、优化的客 户体验(见图 2)。

图片9.png

为应对技术变革,中国企业高管指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六大因素 (见图 3)。

图片10.png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高校领导和企业高管看待高等教育的作用更为 务实。其他国家的高管采用十分抽象的词汇描述了高等教育的作用。相 比之下,中国的高校领导和企业高管对教育的定位更切实际,他们认为 高等教育主要具有四大作用:其一,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 成为知识丰富、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公民;其二,培养学生获得开 启职业生涯所需的基本能力;其三,促进经济创新;其四,为企业提供 高技能员工队伍(见图 4)。

图片11.png

中国务实的教育理念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成果,自 1990 年起,成人识字 率和大学毕业生数量均实现了显著增长(见图 5)。

图片12.png

虽然在过去二十五年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取得了辉煌成绩,助力传统制 造业带头促进了近年经济繁荣,但数字经济对劳动力的要求与传统制造业 大相径庭。如今,数字经济更看重人才的创造、协作和创新能力以及沟 通、分析、表达等技能。此外,中国企业高管发现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出 现严重脱节(见图 6)。

图片13.png

第一步:继续优先关注实践性和应用型教育体验

受访中国企业高管一致认为,高等教育应继续发挥重要人才库作用,为各 行各业输送技能高超、效率卓越的人才。52% 的高管认为高等教育在让学 生为工作做好准备方面负有直接责任;65% 认为高等教育应以行业技能需 求为中心制定培养策略,定位培养目标;65% 表示毕业生就业率是高等教 育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9 中国企业高管指出,高等教育体系应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职业技 能:其一,提高学生高效团队协作能力;其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 解决方案的能力;其三,帮助学生在工作中高效沟通的能力。然而,注重 上述技能的这些高管还指出,高等教育体系恰恰在这些方面存在严重不 足。62% 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高等教育未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作或分 析技能。此外,57% 认为高等教育体系没有大力培养学生在工作中高效沟 通的能力。10 因此,受访的中国企业高管,尤其是负责培训的高管,认为企业必须通 过正式或非正式在职培训,解决人才技能不足问题。若高等教育体系能向 企业提供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可显著降低企业的新员工培训成本,并 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推行更具实践性和实 用性的教育模式。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表现卓越的高校已经根据这些原 则,推行了更加关注实践性和应用性的高等教育计划

士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领先的实习岗位供应公司,与 400 多家公 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该公司通过国内高校和合作伙伴,为学生提供培训 和教育项目,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实现个人发展。2007 年,士亚商 务咨询公司开始试点项目,仅推荐了 20 名实习生,但近年来,该公司 输送的实习生数量已逾 2000 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1 吉利汽车致力于行业培训,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先锋。吉利斥巨 资创办高校,比如北京吉利学院和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学校的 在校学生人数超过 40,000 名,每年向中国的汽车行业输送近 10,000 名毕业生,其中不乏一些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高端人才。

针对第一步的行动举措

发现高价值的机遇:评估课程,确定哪些领域存在机遇,融入基于经验 的学习方法和新技术,推广实习等形式的实践学习体验。寻找机会,利 “反转”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外学习基础内容,在课堂内解决问 题。 开展合作,扩大和加强能力:与行业合作伙伴建立联盟,发现并确定培 养特定技能的需求或机遇。与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并肩,扩展实践学习项 目,加大对学徒制和实习制等实践项目的投资力度。 应用指标,改进项目组合:制定效益实现计划,监控和评估实践学习项 目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影响。根据现有成功或失败经验,制定更理想的 项目组合决策

第二步:重新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 - 不只是作为交付平台

技术变革也会直接影响企业所需技能的种类。受访企业招聘人员表示,近 年来企业招聘需求不断变化,主要归因于技术变革。13 此外,这种影响预 计将会日渐增强。 中国企业高管清醒地意识到,技术变革大潮已经席卷全球的各行各业,教 育领域也不例外。63% 受访企业高管表示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高等教育模 式;65% 认为未来的学生更有可能采用其他替代方式和渠道接受教育。14 中国企业高管和高校领导占压倒性认同采用新技术。近八成的中国企业高 管认为,在教育领域,新技术所产生的效益远远超过采用成本。而放眼全 球,持有相同观点的人数仅占 51%。因此,与全球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的 高校和企业计划加大对数字平台的投资力度,帮助交付数字化教育服务 (见图 7)。

图片14.png

中国企业高管表示,数字技术投资可在以下方面提升整体教育成果:

· 丰富从多种来源获取教育内容的途径

· 鼓励发展传统高校外的教育形式,丰富教育种类

· 整合实体和数字环境,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教育体验

· 通过专注于能够显著提高学生成功率的模式,提高决策水平

智慧学习研究院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立,旨在 成为教育技术相关内容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平台。该研究院将北京师范大 学各个教学部门的科研能力与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能力相结合。 该研究团队由 100 名全职和兼职的研究人员组成,其中不乏知名教授和 资深专家。参与此研究机构工作的学生可亲身体验教育创新技术的研发和 实践过程。研究成果将不仅仅应用于北京师范大学,还将应用于中国的其 他院校和教育机构。

针对第二步的行动举措

评估当前能力:与核心客户合作,评估目前提供教育途径、教育种类和教 育体验的能力和机制。发现改进机遇。评估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数据分析 能力和决策支持工具,发现新机遇。 在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帮助下扩展能力:发现和评估新机遇,与生态系 统合作伙伴协作,拓展教育获取途径,丰富教育体验,实现教育体验多 样性。 尝试新技术:关注和验证新的颠覆性技术,寻找尝试机会,丰富组织文 化,明确认识到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挫折

第三步:建立并扩大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关系

中国的产业和教育界领导一致认为,需要通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加强合作,提高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效性。具体来说,72% 的受访企业 高管认为产业和高校需要开展更富成效的合作,研发并改进新课程。此外,74% 认为产业和高校需要携手合作,为学生提供高等教育。这种合作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经济生态系统中。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与 《经济学人》智库最近联合开展的一次全球生态系统调研表明,中国企业 高管不仅认识到生态系统已经在构建,且高度认同生态系统的价值。92% 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生态系统会彻底变革其组织的主要活动。66% 的受访 者预计价值创造将逐渐围绕生态系统开展;此外,多达三分之一的受访者 认为未来 25% 或更多的业务活动将在生态系统中进行。18 与中国企业高管相比,受访的中国高校领导似乎不太认同与业务生态系 统开展合作所能带来的潜在价值,他们尤其不相信通过生态系统可以获 得新技能和能力以及新的筹资和融资机遇。


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
联系方式

意见交流可邮件至: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